• slider image 64
  • slider image 65
  • slider image 62
  • slider image 63
  • slider image 55
  • slider image 39
  • slider image 38
:::
重要 admin - 教育新知 | 2020-08-05 | 點閱數: 397

《教出最聰明的孩子:向腦力強國學習教育之道》作者、美國《時代》雜誌調查記 者雷普利( Amanda Ripley ),在非營利組織「EmersonCollective」網站上發文,她觀察到去年底,短短一星期內,美國就有超過 400 則教育類新聞,每則 新聞的採訪對象至少會有 1 名大人,但只有 1/5 的報導含有學生的意見,而這些意見,通常也不過是短短一兩句「裝飾結尾」的引言,或呼應成人已說過的話。

儘管上學的是小孩,但決定教育的一切卻是成人,在這場翻轉教育的熱浪中,與這場革命最切身的學生,卻持續在教育方向的辯論中缺席或保持沉默。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 QISA 對 5 萬 8 千名學生做的調查,超過半數的美國高中生,不相信自己可以對學校的決策提出意見、產生影響。

「多 數記者和政策制定者看不到與年輕人對談的價值,因為在他們心裡,學生不是專家,」即將出版《收回學習的自由》( Reclaiming Our Freedom to Learn )、年僅 18 歲就撼動美國教育體制的年輕人戈游( Nikhil Goyal )解讀成人對年輕人意見的「不感興趣」。

沒有學生的意見,教改是否很難成功?

如 果我們真心的問孩子,他們理想中的教育是什麼,他們又會告訴我們什麼?根據「The Met project」針對美國 7 個城市、 3000 間教室的研究顯示,只要問題設計得好,學生其實比培訓過的觀課老師更能辨識懂得教學的「好老師」。畢竟學生每 天都要到學校上課,與這些老師長期相處,不像觀課老師幾個月「空降一次」半小時後就離開;況且學生人數也比觀課老師的人數多得多。若學生的意見也能和觀課 老師的意見一併納入考量,那樣的教師評鑑或許更趨向公平、更有意義。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今年的公布,會定期請學生提供書面反饋的教育體制,多半來自社會較「公平」、貧窮問題相對不那麼嚴重的國家,譬 如紐西蘭、荷蘭、愛沙尼亞等國,有 8 成的學生在這種重視學生意見的學校就學;反觀美國,不到 6 成的學生就讀重視學生反饋的學校。

雷普利觀 察,雖然學生可能不像大人顧慮的那麼周全,但他們也比成人更能誠實面對自己,比起曇花一現的「快閃政策」,他們更在意的是學校、家庭、個人環環相扣、開展 的人生,而不只局限於卡住成人的那些政策和規條細節。雷普利反思,我們大人花這麼多資源和力氣在提升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學習動機,無所不用其極的使用賄絡 或懲罰的手段,又或者是砸重金在數位設備、師資培訓上,為的只是要讓學生「在意學習」。

答案會不會比我們想得還要簡單?

若 我們也把翻轉教育的難題分給學生,讓他們一起思考怎麼樣才能把學校變得更吸引人來學習?《芝加哥論壇報》( The Chicago Tribune )報導的一項大型研究或許能提供一點亮光。這項調查徵詢了 74 萬名美國國高中生的意見,有近半數的伊利諾州學生表示,上主要科目時老師不曾 或很少問他們具挑戰性的問題。調查中 4 成的學生表示很少寫到具挑戰性的試題;另外,超過半數的國高中生覺得走在校園裡、或上下學的路途是「不安全的」。顯 然「收到學習的任務不夠有挑戰」與「校園安全問題」是多數學生的學習障礙。

看見答案不難,但決策者否聽取、接受,似乎更是關鍵。

政令宣導

 每日辦公時數不超過12小時,每月延長辦公時數不超過60小時。
 EAP(員工協助方案)協助解決同仁影響工作效能相關問題。
 img 桃園市線上申辦整合系統  
img   桃園市國民中小學戶外教育資源整合網           

img   WIN網路單e窗口(民眾通報網路內容問題)     img  海洋委員會兒童網站 

    img 教育部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資源網  img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img   2014總統教育獎宣導短片   img   總統教育獎

    img   桃園市學校午餐教育資訊網    img    我的午餐有心機 

img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資訊網    img  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TERIC)      

 img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兒童網站(好客小學堂)  img 哈客網路學院

:::
:::

校內填報系統

會員登入

計數器109.11.11

今天: 26
昨天: 170
本月: 789
總計: 214864